【人物】流动的爱心传递员刘威

2013-05-20 14:55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的哥刘威和他的救助引导车(中广网记者 徐志强摄)

  中广网沈阳5月20日消息(记者徐志强)“的哥”刘威,今年42岁,是抚顺交通广播电台路况信息报道队的8号报道员,也是唯一一位从2004年坚持到现在的首批路况信息报道员。几年来,他累计义务为全市的司机朋友提供各种路况信息近10000余条。

  刘威为人憨厚,嘴角常挂微笑,被同行们戏称为“开心果”、“及时雨”。记者和他们车队的师傅聊起他,大家说平日里都愿意拿他开玩笑、侃大山,他从不生气,往往是一笑了之。

  但往往在大伙遇到困难时,却都会最先想到他,找他出主意、想办法,他从不拒绝,而且总能在第一时间前来帮忙,当记者问到他为什么这样做,他笑着说:“能够帮助别人说明我还有价值,能够为大家分担困难,分享喜悦,这是我最快乐的事情。”

  每天早上6点,刘威都会准时离开家门,开着跟随着他多年的出租车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他驾驶着一辆淡绿色的出租,看起来很普通,很多地方的漆面已经脱落,车前脸的一个红色小牌上面写着救助引导车让它显得又很特别,在雷锋城抚顺这个标志已经成为一种热心助人的符号,许多需要帮助的人看到它都会主动寻求帮助。

  刘威驾驶熟练,坐在他的车里感觉非常舒服。谈起20年来的救助工作提起了“的哥”向我娓娓道来,他说能够坚持到今天确实来自不易,让家人和大伙理解也不是一件像看起来那么简单的事。

  救助引导工作听起来简单,说起来枯燥,干起来很难,坚持下去更难。服务对象大多是思维不清、意识模糊、精神残疾等限制行为能力的人,与他们交流非常困难,劝导听不懂,救助不配合,特别是刚开始工作时,由于工作方式不当,政策掌握不透彻,市民不理解,闹出了误会。有一次,晚上10点多,刘威出车回家,看到一个老大爷拄着拐杖在慢慢的走,猜想老人可能是迷路找不到家了,便上前搭话,询问老人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老人警觉的看看刘威,没有回话。天太晚了,刘威怕老人一个人走路有危险,主动下车搀扶老人上车,准备把他送到救助站。就在这时候有几个人围上来,七嘴八舌的质问刘威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拉老人上车?见状不妙,刘威急忙拿出自己的志愿者服务证,将车上悬挂的“救助引导车”牌指给他们看,并解释自己的身份和工作。原来这些人是老人的子女,老人患有脑血栓后遗症,晚上睡不着觉,就在家附近遛弯,约摸到点就自己回家,已经成了习惯。尽管老人的子女对刘威的做法表示理解和感谢,但是刘威深深的体会到,要想做好救助引导服务工作,既要有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热情,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尽量减少工作失误。为此,刘威在每次开展劝导与救助服务时,都会仔细观察他们的眼神、揣摩他们的心理,掌握有特点、有规律的行迹,尽量做到判断准确,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刘威总结出了“一看、二问、三跟行”的判断方法,身为队长的刘威毫无保留的把这些方法和经验传递给救助引导队的全体队员。

  在他的带领下,救助引导志愿者已由最初的20人,发展为目前的38人,全部由“的哥的姐”组成。无论他们开车在市内或者城郊,只要发现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都会及时下车宣传、告知、引导、护送他们到市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几年来,在救助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共提供有效救助信息千余条,劝导、引导和护送流浪乞讨人员300多人次,充分发挥了“动态”救助志愿者的流动性大、交通便利和消息灵通的特点,为全市救助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帮助。 

责编:杨锦萱我要评论

您已浏览完所有图片

相关新闻

精彩博文